9月11日,為深入開展“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(xù)攜手前進”主題教育活動,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,九三學社鄭州市委組織骨干社員赴鄭州博物館參觀“追跡文明——新中國河南考古七十年展”。

此次展覽由河南省文物局、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主辦,集中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河南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的豐碩成果和輝煌歷程。該展覽匯聚23家考古發(fā)掘單位和博物館聯(lián)合參展。參展文物1225件(套),其中一、二級珍貴文物達196件(套),國寶薈萃,精品云集。展覽共分證史探源——河南考古助力國家重大課題、啟封文明——河南考古七十年重大發(fā)現(xiàn)、惠及民生的河南考古、走向未來的河南考古等四個部分,集中展示70年來河南重大的文物考古發(fā)現(xiàn)和研究成果,包括安陽殷墟、鄭州商城遺址、偃師二里頭遺址、舞陽賈湖遺址等早年入選“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(fā)現(xiàn)”的重大考古項目,以及近年來最新入選“全國十大考古新發(fā)現(xiàn)”的靈井許昌人舊石器遺址、欒川孫家洞遺址、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等考古遺址項目。


河南是中華民族形成和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帶,河南考古是中國考古學發(fā)展歷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縮影。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,河南的文物考古事業(yè)取得豐碩成果,為中國考古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和中華文明起源的探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。此次展覽的亮點文物頗多:有李家溝遺址出土的距今約10000多年前、目前中原地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的最早陶片;有距今約8000多年前,為世界迄今為止發(fā)現(xiàn)最早的舞陽賈湖出土的七音孔骨笛;目前我國發(fā)現(xiàn)最早、最精美,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鑲嵌綠松石青銅牌飾;有3600年前商王朝國之重器的獸面乳釘紋青銅大方鼎;有目前所見最早的太歲紀年證據(jù)、對研究我國古代天文歷法具有重大意義,淅川徐家?guī)X楚墓出土的銘文小口青銅鼎;有反映絲綢之路貿易繁盛、中西文化交流密切,北魏洛陽皇陵出土的東羅馬金幣,等等。
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文物承載燦爛文明,傳承歷史文化,維系民族精神,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,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(yǎng)。保護文物功在當代、利在千秋。”


河南作為華夏文明的核心區(qū),保留了歷史與文化的完整鏈條和基因譜系,考古工作者多年來櫛風沐雨,重建了比文獻歷史更豐富更廣博的可以觸摸的華夏歷史。古往今來,無遠弗屆,只有深刻和清醒地了解過去,才能明智地對待未來。手鏟釋史,追跡文明,參觀展覽的九三社員被展覽中的件件文物珍品吸引駐足,在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、源遠流長的同時,深刻體悟到華夏民族之生生不息、自立于世的內在動力,同時也激發(fā)了關心熱愛文物事業(yè),加快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(chuàng)新區(qū)建設的熱情。